在传统农业与数字文明交汇的今天,一座座现代化的温室大棚正如雨后春笋般矗立在田野之上。面对日益复杂的环境调控需求和精细化种植要求,传统的大棚管理方式已显得力不从心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低代码云平台应运而生,为温室大棚的智能化管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解决方案,正在悄然改变着农业生产的面貌。
低代码云平台零编程零成本搭建,拖拽式应用开发,跨设备数据关联,实现丰富的行业应用场景展示。让种植户无需编程即可快速搭建专属管控方案,跨越从经验种植到数据种植的转型,提升作物品质、产量与种植效益。
一、传统大棚管理痛点环境调控难,作物生长风险高,传统管控方式效率低、响应滞后;
种植凭经验,缺乏精准依据,易导致调控过度或不足,资源浪费与品质不均并存;
数据无记录,缺乏数据积累与分析,难以形成标准化方案,种植优化难落地;
展开剩余87%二、核心架构与主要功能1.感知层:
无需大规模改造温室设施,仅需加装环境传感器、控制设备、作物监测设备等硬件设备,将数据接入到云平台,即可完成升级,适配蔬菜、花卉、育苗等不同场景。
①环境监测设备:
核心参数监测:通过温湿度传感器、光照传感器、CO₂传感器、土壤墒情传感器,实时采集棚内环境数据,数据24小时不间断更新;
辅助参数监测:加装风速传感器、雨雪传感器等户外气象监测参数,同时获取室内外的环境变化情况;
②控制执行设备:
环境调控设备:改造传统卷帘、风机、水帘、补光灯、CO₂发生器,通过智能继电器/变频器/远程控制器等设备,自动接收、执行云端指令;
水肥控制设备:在滴灌系统加装智能电磁阀、流量计、阀门控制器、水肥机等设备,组成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,精准控制灌溉量与施肥量;
③作物状态监测设备:
视频监控:棚内安装网络高清摄像头,获取作物生长阶段视频,并通过图像识别判断作物长势;
④通信模块:
棚内场景:用WiFi模块将数据上传至智能网关,适配密闭温室环境;
多棚连片场景:用LoRa模块(覆盖1-3公里)将多个温室数据汇总至中心网关,再通过4G上传至云端,减少布线成本;
2.云端平台层:
①环境监测可视化
实时数据:显示各棚温湿度、光照、CO₂浓度、土壤墒情等种植环境信息;
趋势分析:展示24小时不间断的环境变化趋势,直观识别环境波动规律;
多棚对比:集中管理,汇总所有温室数据,批量调整温室环境;
智能设备控制:支持手动控制+自动联动+远程控制三种控制模式,可分别通过手机APP、条件-动作逻辑控制、电脑界面,实时调整室内环境要求,满足不同种植需求,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实现智能调控;
②作物生长管理
生长记录:记录作物种植时间、关键生育期等阶段的环境变化情况,上传作物长势照片,形成生长档案;
远程报警:当监测湿度超85%、温度骤变等环境数据异常、设备故障时,平台自动通过短信、APP推送、微信公众号信息等方式示警通知;
③数据统计与分析管理
资源消耗统计:记录每棚每日用水量、用电量、肥料用量,自动核算单棚成本;
报表导出:支持一键导出月度种植Excel报表,包含环境数据、资源消耗、产量效益,无需人工整理;
3.应用管控层:
平台支持手机APP、电脑端访问,适配种植户远程管理、便捷操作的需求:
种植户端:随时随地管控,可查看各温室环境数据、接收预警信息、远程启动设备,自动生成历史记录;
技术员端:支持“批量管控与分析”,可查看所有温室汇总数据、导出EXcel报表,远程调整种植方案;
权限分级:支持设置管理、编辑、操作、只读等权限,比如工人仅能查看数据,管理员可调整设备参数,避免误操作;
三、场景化应用1.番茄、黄瓜等蔬菜种植:
每棚部署温湿度、CO₂、土壤墒情传感器,卷帘、风机、水帘、滴灌系统接智能控制器,通过WiFi上传数据,功能有:
智能温控:设置番茄结果期温度22-28℃,超30℃自动开风机+水帘,低于20℃自动关风机;夜间温度低于15℃,自动关闭卷帘保温,缩小温湿度波动范围;
水肥精准管控:根据土壤墒情,设置“番茄结果期土壤含水量70%,低于60%自动灌溉,每次每亩20立方米”,搭配氮磷钾1:2:3的肥料,提升水肥利用率;
病害预警:当湿度超75%且温度25-28℃(灰霉病高发条件),推送示警通知,可采用开启除湿风机+喷施腐霉利的应对措施:
2.玫瑰、蝴蝶兰等高价值花卉种植:
每棚部署光照、温湿度、湿度传感器,补光灯、加湿器、通风设备接智能控制器,通过LoRa上传数据;,实现花卉大棚的精细化管理。
光照管控:设置“玫瑰每天光照14小时”,白天光照不足时自动开启补光灯,傍晚光照减弱时延长补光2小时,提前花卉花期,获取更高的竞经济价值;
湿度管控:蝴蝶兰棚设置湿度范围为60%-80%,低于60%自动开启加湿器,高于80%启动通风设备,降低烂根率、提升成品率;
花期管理:记录玫瑰定植时间、现蕾时间,根据环境数据预测开花时间;
3.蔬菜、花卉等育苗场景:
育苗棚部署高精度温湿度传感器(精度±0.1℃)、土壤墒情传感器,加热线、喷雾器接智能控制器,上传数据至云平台,精细调控育苗环境。
精细温控:设置蔬菜苗育雏期28℃,温度低于26℃自动开启加热线,高于30℃启动小风扇通风;
精准补水:幼苗根系脆弱,设置“土壤含水量65%,低于60%自动启动喷雾器,少量多次补水”;
成苗监测:通过AI摄像头观察幼苗叶片长势,发现“徒长”(叶片细长)时,自动减少浇水、增加光照。
四、核心优势低门槛上手:无需编程,拖拽式搭建温室大棚采集,1-2小时即可搭建完成,定制开发周期短;
低成本投入:硬件选用平价传感器,平台多支持免费试用,投入成本低,中小种植户也能承担;
高灵活适配:支持根据作物调整功能,新添温室时直接在平台添加,30分钟即可完成配置;
易维护升级:平台提供服务器API接口,硬件故障时更换模块即可,无需专业人员维修。
总结:低代码云平台,开启温室种植智能化新路径
低代码云平台温室大棚方案,轻松实现温室的智能化管控,解决传统种植环境难控、资源浪费、数据缺失问题,实现温室种植规模化、标准化,推动农业降本、增效、提质、安全发展,为温室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发布于:北京市易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